公告

  • 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东莞揭牌
          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中科院东莞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20日在广东东莞正式揭牌。       据介绍,该育成中心将集聚中科院及中科院计算所、电子学所、声学所、自动化所、遥感所、软件所、网络信息中心等研究所云计算技术领域的科研资源,通过产业前沿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新产业育成基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中科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成立后,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中科院通过战略性先导专项、重大项目、方向性项目和领域前沿项目等予以支持,累计投入费用不少于1亿元,东莞将在用地用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中科院将与东莞市政府的此次共建旨在把“云计算产业中心”建成我国云计算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新产业育成基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未来五年目标,该育成中心和参股公司的人员规模将达到2000人,聘任50名以上学科领域带头人,高端人才达到400人,这一中心计划孵化和引进企业超过100家,服务企业10000家以上,为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       自2006年开始,东莞市大力投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采取政府出资、高校技术入股的方式,共投入14.5亿元建立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国家散裂中子源项目暨国家实验室等10个公共创新平台。至今,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云计算已在虎门港、生益科技、常平中学和动漫产业上开始运用,一条完整的东莞云计算产业链雏形初现。     

    2011/10/26

  • 亚洲国际标签印刷展主办方到广东觅客
          亚洲最大的标签印刷专业展会 亚洲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Asia)将于11月29 12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为更好地推介展会,组织更多广东的专业观众到场参观,展会主办机构英国塔苏斯集团(Tarsus Group)10月19日在广州举办了本届展会的推介会。       广东是国内标签印刷的重要基地。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4000多家标签印刷企业,仅广东省就有约1500家企业从事与窄幅轮转印刷有关的业务生产,其中香港、广东两地的不干胶标签产量占全国的67%。       据塔苏斯集团下属的国际标签集团(Label Group)展会总监戴伟忠(John Davy)介绍,本届展会展出面积约2万平方米,参展商数量目前已经将近250家,创历届之最。       其中,数字印刷设备制造商HP indigo、赛康、EFI Jetrion、Durst、爱普生、豹驰、北京杜高等知名企业将悉数参展。本次展会国际展商约占40%,另有21%的参展商是第一次参展,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将在展会期间在亚洲市场首次亮相。       作为专为标签制造商、材料商、加工企业、品牌所有者搭建的展示平台,观众可以目睹到从可印刷多种承印材料的印刷机到数码印刷机、激光模切设备、RFID智能标签、联线整饰系统、多用途油墨、高质量承印材料和高科技含量的标签薄膜、套筒技术等。       观众还可以了解高性能的印刷加工生产设备,从安全防伪、瓶装整饰、贴标到智能标签技术、RFID及智能标签。       展会同期还将举办为期3天的标签高层论坛,诚邀国内外众多行业专家畅谈标签印刷新工艺、新技术,其中包括数码标签印刷新技术和电子监管码技术,以及如何改善标签印刷工艺使之更加环保。       亚洲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Asia)是国际标签印刷全球系列展览会中的重要一员,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面向标签印刷领域进行现场设备演示和材料展示的专业展览会。自2003年以来,每隔两年在上海举办一届,即将召开的展会将是亚洲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Labelexpo Asia)的第五届。       “在过去8年间,亚洲国际标签印刷展览会规模不断扩大,这得益于中国标签消费量每年超过15%的快速增长,”戴伟忠表示。       据戴伟忠介绍,2010年,中国、亚太区的标签市场总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1.9%,仅次于北美和欧洲。而在大印刷产业中,包装印刷业的发展速度最快,全球整体市场额达到5600亿美金,这其中食品、饮料包装印刷又占的份额最大,约2300亿美金。    

    2011/10/26

  • 物联网尚处概念转化阶段 交通医疗为重点方向
          “物联网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没有重点的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很有可能把物联网做成 夹生饭 。”针对当前各地和各行业争相“沾亲”物联网的现象,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这样告诫。       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昨日在无锡召开,来自工信部科技司、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们普遍认为,全球物联网仍处于概念转化的初级阶段,在推动未来物联网的重点应用项目时,国家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叶甜春指出,当前物联网应用面非常窄,应用领域最多的是安防,其次是电力和交通行业,再次才是物流、医疗和手机支付领域,但从市场的发展潜力看,后两大块才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大展拳脚的领域。叶甜春还认为,当前中国物联网建设亟待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分别是产业链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培育,而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两大薄弱环节则集中在传感器芯片和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的研发上。叶甜春透露,目前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重点应用研究集中在健康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和智能农业四大领域。       海峡两岸(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文升认为,由于智能交通直接涉及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在当前政府积极参与交通建设的背景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商业运行模式和运行环境。       身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器件生产商负责人之一,村田制作所(中国)执行副总裁孙崑泉认为,传感器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器件。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这条物联网产业链上,利润分布最终将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尽管目前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因为量产难以实现而成本较高,但他判断,传感器和终端应用两大领域将是未来商家的主要盈利来源。在感知领域,传感器芯片90%要依靠进口,但叶甜春预测,随着国内主流创新型厂商研究力量的投入,三年后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率有望达到30%。       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刘海涛提出感知社会论,认为物联网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是根据随机目标,采用不同的分工协作策略来完成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刘海涛表示,物联网发展以感知社会论作为理论基础,能尽快形成不同应用场景的共性平台,从而破解当前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此外,本届物联网大会上还传来了海峡两岸研究机构将达成物联网宏观战略合作协议的消息。据悉,未来两岸将重点在物联网的产业标准和终端应用两大领域,不断升级合作层级。  

    2011/10/26

  • 武汉重金扶持云计算产业 望500亿元产业规模
          记者24日了解到,市信息产业办“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获得市政府同意,到2015年,云计算产品制造及三类典型服务(软件、平台、基础设施)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引进千名高端人才,成为国内重要云计算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在电子政务、教育、交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土规划、工业制造、中小企业服务等八个领域建成行业示范应用云计算平台。全力推动百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服务转型,加大引进国内制造及服务运营企业落户等等。       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台扶持优惠政策。例如,对新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的云计算的制造业项目,单个项目贴息或补助金额原则上最高1000万元。       附: 何谓“云产业”       今后某一天,你在政府政务中心出示身份证,就能填好表格;你在家里上网,可以看到电子病历和医嘱;你的所有电脑资料可以存储在网络虚拟硬盘里,即使换了新电脑,从网上重新下载使用……这一切用新词归纳为:云计算。       其实,“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实际上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使得手机、电脑、病历等不相关物品,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构成一个“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IBM、微软、联想、阿里巴巴等全球IT豪门认为:云计算将继个人电脑、互联网后,开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