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文件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文件      中自协发〔2015〕13号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四次理事会 会议通知   各理事单位: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定于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第四届第四次理事会会议。会议将总结2015年各项工作,讨论2016年工作计划、会员提案等内容。同时还将召开《“大物移云”时代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对国务院出台的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系列政策进行解读,探讨适合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演讲。 本次会议对于推动协会及产业建设,做好“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引领会员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请各理事单位派主要负责人准时参加会议! 会议安排如下: 一、 会议时间:2015年12月18日   9:00—16:30 二、 会议地点:北京辰茂鸿翔酒店  三层 天翔厅 三、 会议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龙翔路15号 电话:010-59838888 四、   会议议程 会议主持:唐成 时间 会议内容 发言人 备注 8:50-9:00 会议代表签到     9:00-9:15 领导致辞 协会领导   9:15-9:35 协会联盟、研究会、工作组总结 王冬生 叶向东 陆捷 李长军 每人5分钟 9:35-9:45 第22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展览会总结 谭雪清   9:45-10:00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工作总结 唐成   10:00-10:15 茶歇 10:15-10:50 讨论2016年协会工作计划 唐成   10:50-11:30 会员提案讨论 唐成   11:30-11:40 会议总结 张琳   11:40-13:30 午餐、休息 13:30-16:30 “大物移云”时代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研讨会     五、   参会人员相关费用自理。   请各理事单位在接到通知后于12月10日前将回执E-mail或传真至协会秘书处。 电话:010-84295647/5648/5650 传真:010-84295652 E-mail: office@aimchina.org.cn 联系人:张芃、殷秀凯、李宇璞     附件:参会回执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2015年11月18日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2015/12/03

  • 推动跨界合作 促进互利共赢
    2015年10月14日-16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支持,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以“推动跨界合作,促进互利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 2015)在南京国际会展览中心举行。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前副局长,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周黎丽副局长,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矫云起,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汪东华院长,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的五位副理事长等业内相关知名人士。开幕式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主持。 本届展览会得到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江苏分中心、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南京办事处的大力支持。来自自动识别行业的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国际自动识别知名品牌企业,以及有关省市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射频技术工程中心参加了展览会。展览会向社会展示了中国自动识别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国际交流,把握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克服经济下行的困难,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取得的新成果;在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等方面做出的新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展览会上专门开设“‘同质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展示专区”及技术培训吸引了观众。展览会同期活动精彩纷呈,举办了“智能手机及平板指纹识别市场研讨会”、“‘同质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国标宣贯培训研讨论”、“企业智能互联网高峰论坛”、“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RFID实验室参观”、“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年度颁奖暨参展商交流会”、“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通联会”、“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互联网+在政府监管行业的应用研讨会’”、“新政策新机遇同质配件推广&维修技术信息研讨会”等活动。 推动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 在第二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先生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参展企业及国内外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他指出,今天,恰逢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第22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正值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等战略措施相继出台的大环境下召开,为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他强调,多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为促进各行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利用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平台,致力于宣传、推动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以及各项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多行业、多领域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追溯中的应用,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发挥了作用。“第22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以展览和举办同期系列论坛等方式,为连锁零售、医疗卫生、食品、服装、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物流等行业及领域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制造、系统集成,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广大用户,提供交流互动、合作发展的机会。 为了展示“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工作成果,展览会上专门开设“‘同质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展示专区”及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了激光蚀刻汉信码,解答相关疑问。 智能手机及平板指纹识别 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指纹技术与创新应用研究会轮值主席单位浙江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指导的“智能手机及平板指纹识别市场”研讨会在展览会期间成功举办。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唐成在开幕辞中总结了研究会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成果。重申了研究会“创新、融合、发展”的宗旨,期望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包容性更广泛的业界交流沟通平台,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组织引领、企业自愿参加、产学研与应用相结合的优势,推动自动识别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智能手机及平板指纹识别的市场,唐成副秘书长认为,国产手机指纹触控产品将在国内市场普及甚至成为标配,指出将来复合生物识别将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主流。 浙江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焕就“智能手机及平板指纹市场”做了专题报告。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促进会员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吸引了非会员单位的参与,为研究会更好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年度颁奖,表彰突出贡献企业 为了表彰一年来在自动识别及物联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于10月14日晚举办了“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年度优秀会员奖颁奖暨第二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参展商交流会”,揭晓了2015年度“优秀会员奖”“优秀技术成果奖”“优秀产品奖”“优秀案例奖”四大奖项。北京科创京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盈达聚力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得2015年度中国自动识别协会年度优秀会员奖;南京金东康条码系统有限公司“手持移动终端在白酒专卖店管理中的应用”、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FID在警用枪支管理中的应用”、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物流仓库资产定位解决方案”等6家企业获得2015年度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优秀案例奖;上海世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5000 高性能智能终端”、北京远光通联科技公司“第五代智能公文交换箱”、广东旭龙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移动物联网终端”等7家企业获得2015年度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优秀产品奖;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TW8宽幅标签打印机”、广州联欣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快批(云销存)”、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IUR-E2智能RFID读写器”等4家企业获得2015年度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优秀技术成果奖。 “同质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国标规范汽车维修市场 “‘同质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国标宣贯培训研讨会”旨在宣贯国家标准GB/T32007-2015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讲解统一编码与标识的注册管理及技术应用,推广关于汽车零配件产品统一编码的应用成果。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致辞。研讨会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主持。 张琳在致辞中提到,我国目前已进入汽车社会,汽车配件的质量问题作为直接导致行车安全、事故频发的首要原因,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假冒伪劣的配件产品已成为影响汽车配件、维修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他指出,我国汽配领域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产品无标准、没有唯一标识,难以辨认真假产品,产品无法追溯,致使消费者的维权得不到保障。唯有抓住机遇,立足标准化,加强供应链管理及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建设,用通用的标准化商务语言进行线上线下的数据交换、分析与服务,整合资源,才能实现同质配件的无障碍流通,汽车维修行业的创新发展。 统一编码与标识不仅可应用于全球贸易与流通、产品质量追溯,还是当今互联网+及大数据应用时代标准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国家标准GB/T32007-2015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将于2016年1月1日实施。该国家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的编码原则、数据结构,符号表示方法及其位置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配件)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编制,以及汽车零部件(配件)的信息采集及数据交换。对规范汽车维修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消费者配件查询、配件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同时,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打破原有各厂商之间的信息壁垒,改变产品信息不透明、不规范现象,实现配件产品可追溯管理。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也提到,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带动了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今年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达到大数据的共享、集约化整合、高效化利用等要求的基础正是数据的标准化。统一编码与标识是“同质配件”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当今大数据应用的标准化保障。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是同质配件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服务消费者,以及确保配件产品质量追溯的重要技术手段。 来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各地方分支机构代表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各省市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共同交流、倡导汽车后市场的从业企业积极参与国标的实施,加快汽车后市场的转型与升级。 企业智能互联,促成跨界融合、合作共赢 由中国自动识别设备制造商联盟轮值主席单位无锡盈达聚力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指导的“企业智能互联高峰论坛”在展览会期间成功举办。 高峰论坛云聚了来自互联网、自动识别、企业应用、投资方等各行业领域专家,邀请企业管理者、产业上下游各界代表,共同探讨互联网+格局下,企业智能互联及移动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一个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智能互联及移动应用的跨界融合,开放合作的生态环境,探究中国全面拥抱互联网后如何发挥我们产业的优势,促进中国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推动智慧经济的发展。 中国自动识别协会副秘书长唐成代表协会致论坛开幕辞,他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需要等多维度,全面地阐述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而以上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自动识别技术发挥独特支撑作用,这无疑为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互联网+”各行各业,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中国互联网化的过程,就是自动识别技术蓬勃发展的过程,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助力过程。我们要发挥优化和集成的优势,集聚资源、强化合作、优势互补,融合各方力量,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为智慧经济发展嵌入自动识别技术的“能量棒”,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自动识别设备制造商联盟轮值主席(无锡盈达聚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生向参会嘉宾介绍了联盟的宗旨和作用,与会嘉宾分别从智能制造、工业生产数字化、3D可视化、智能互联转型与变革等方面作了发言。论坛还设立了企业智能互联应用产品及应用体验区,为观众展示了智能眼镜、iData企业级智能手机等智能硬件及其企业智能互联创新应用,吸引了与会嘉宾关注。   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已经成为全球物联网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展会。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每年举办的“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已走过了22年的历程。展览会作为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展览会作为自动识别与物联网的国际化宣传、展示平台,将给社会各界带来更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第二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将以其前瞻性、务实性、深度性,继续引领物联网行业发展。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张琳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 罗秋科 领导和厂商一起探讨新产品信息交流 展览会现场

    2015/10/20

  • 第二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今日开幕
    2015年10月14日,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 2015)在南京国际会展览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展会的主题是“推动跨界合作 促进互利共赢”,展览会总展出面积达8000平方米,现场参观者人潮涌动。展览会上“‘同质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展示专区”人气高涨,观众、交流人群络绎不绝。 本届展览会的举办得到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江苏分中心、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南京办事处的大力支持。来自自动识别行业的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国际自动识别知名品牌企业,以及有关省市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射频技术工程中心参加了本届展览会。 第二十二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开幕式出席的嘉宾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前副局长,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周黎丽副局长,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名誉理事长矫云起,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汪东华院长,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的五位副理事长等业内相关知名人士,开幕式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主持。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先生致开幕词,他首先代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参展企业及国内外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他指出,今天,恰逢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第22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正值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等战略措施相继出台的大环境下召开,为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他强调,多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为促进各行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利用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平台,致力于宣传、推动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以及各项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多行业、多领域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在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追溯中的应用,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发挥了作用。

    2015/10/14

  • 统一编码与标识助力汽车质量监管
    2015年9月22日下午,“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阶段总结会”在重庆召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兼“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张琳,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钟建东出席会议,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副秘书长唐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副主任王毅,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范荣妹、副院长解如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早根,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重庆、浙江、陕西、湖北、安徽等分中心的专家,以及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上海通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天永机械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范荣妹主持。 会上,钟建东代表重庆市质监局,对出席本次“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阶段总结会的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选择在重庆试点,充分体现了对重庆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落实《重庆市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推动重庆地区制造业信息化与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作为专项试点的承担单位,积极与重庆力帆发动机公司及配套供应商合作,开展标准制定、项目应用研究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专项工作的“重庆经验、力帆标杆”。 与会领导、专家听取了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陈震宇作重庆试点工作汇报;参与试点企业对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力帆公司代表表示通过参与试点提高了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支持了质量追溯;汽修协会配件工委会副主任张早根介绍了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及“同质配件”工作的进展,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在重庆地区的工作力度。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介绍了GB/T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她指出,该国家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的编码原则、数据结构,符号表示方法及其位置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配件)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编制,以及汽车零部件(配件)的信息采集及数据交换。对规范汽车维修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消费者配件查询、配件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 最后,张琳书记听取了参与专项工作各单位所做的总结,代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向他们表示了感谢,充分肯定了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及各参与单位所做的工作,并对“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阶段工作作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他强调,专项工作从2012年启动至今取得了九项成果: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工作力度,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并积极推动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促成了全国第一套符合GS1规范的汽车零部件追溯系统在重庆建立;专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汉信码的应用、扩大了“位置码”在行业的应用,而且促进了系统成员的增长,促进了与汽车维修行业的合作,支持了重庆地区行业及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同时,重庆试点的成功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张琳还提出八点希望:要总结好专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经验,将重庆地区的工作引向深入;在各地逐步扩大专项成果,服务国家监管和缺陷产品召回,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全面推动在生产及维修两大领域的工作;探索建立科学高效、可复制的推动模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各方面“共治”的积极性;在10月14日-16日的scanchina南京展览会宣传、展示试点成果;帮助先期参与试点的自动识别技术会员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扩大在制造业统一编码标识的应用新领域。 张琳号召,专项工作要用国际视野来推动发展,以物品编码国际化促进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走出去。 作为落实十部委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规范并统一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编码与标识,提高汽车零部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可追踪性与可追溯性;有助于零部件和整车企业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产品召回,有利于汽车服务市场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企业、维修和流通领域的诚信和品牌建设。因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把专项工作纳入中心整体的工作战略,作为中心由一维条码“快消品”向二维条码“制造业”领域应用拓展的重点,为质量追朔、政府监管和“汽车时代”服务。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琳 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钟建东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 阶段总结会现场

    2015/09/24

  • “基于GS1系统的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在重庆顺利验收
    2015年9月22日上午,“基于GS1系统的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在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验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琳出席会议,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副秘书长唐成、技术部副主任王毅,重庆、浙江、陕西、湖北、安徽等分中心专家,项目组成员以及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中友参加验收会,会议由信息化部主任、专家组组长郭卫华主持。 张琳及参会专家、企业代表等首先参观了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生产线,目睹了力帆发动机的关重件组装过程中实现的重要部件统一编码、单品标识数据的采集、数据上传、与整机数据绑定的过程,验证了零部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在智能生产线的应用对提高生产过程管理及质量追溯的实施效果,为参加项目验收的专家提供了项目验收会的重要依据。 随后的验收会上,张琳代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汽车零部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推广应用专项”领导小组,对“重庆试点”完成项目各项工作的成果表示祝贺,向参与并提供技术方案、并积极采用统一编码与标识应用的力帆供应商,以及各位专家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强调了项目顺利的进入验收并为试点单位在项目进展中所取得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对在全国广泛推广具有的重大意义。希望专家组认真做好验收工作,为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把好关,夯实好在重庆地区乃至全国推动工作的基础,为在今后的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中友汇报了试点情况。他指出统一编码与汉信码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应用有利于企业更加规范自身,利于产品质量追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力帆将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深度应用统一编码与汉信码的本体标识,并要求所有供应商一致采用。 与会专家认证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改进提升的建议;最后专家们一致认定:通过项目的实施,在重庆力帆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及其供应商内部建立了基于GS1系统的汽摩零部件质量追溯系统;编写发布了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两项地方标准,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并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专家组同意项目通过。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张琳讲话 验收会现场 参观调研

    2015/09/23

  •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国家标准委于2015年9月11日批准发布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等单位起草的GB/T 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的编码原则、数据结构,符号表示方法及其位置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配件)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编制,以及汽车零部件(配件)的信息采集及数据交换。对规范汽车维修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消费者配件查询、配件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 制定GB/T 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并统一各类汽车零部件的编码与标识,提高汽车零部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可追踪性与可追溯性;有助于零部件和整车企业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产品召回,有利于汽车服务市场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企业、维修和流通领域的诚信和品牌建设。同时,标准的出台为汽车配件生产、流通、维修,后市场的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质量保障体系、云服务平台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标准起草单位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科创京成条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辰达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浙江省物品编码中心、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上海通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链接:http://www.sac.gov.cn/gjbzgg/201525/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