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模式。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还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创造了庞大的灵活就业机会,成为人们自主择业和弹性就业的重要选择,稳就业保民生作用逐步凸显。多项政策发布,鼓励发展共享经济下的就业新模式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模式。2017年1月,政府发布《“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规划明确支持发展共享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模式。2020年7月,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鼓励发展“共享住宿”首次写入我国政府文件。共享经济新就业形态优势明显,具有更高包容性及灵活性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还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创造了庞大的灵活就业机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时间和拥有的资源,以自雇型劳动者身份参与到共享经济活动中。共享经济就业新业态成为人们自主择业和弹性就业的重要选择,同时也为社会特定群体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共享经济就业新业态应用优势明显,一方面,新就业形态涉及领域宽,包容性强,内容多元化,部分岗位门槛低,为社会重点群体的就业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机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平台共享优势,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及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量,促进劳动力跨业流动和减少摩擦性失业。共享经济参与者数量逐年提高,稳就业保民生作用逐渐凸显2019年和2020年,我国先后发布了3批共38种新职业,与共享经济相关的职业占比超过一半。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催生了大量新职业,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享经济形势下,就业模式从传统的“公司+雇员”向“平台+个人”转变,就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自谋职业、短期合同工、非全日制就业等灵活就业在就业形态中占比越来越高,在缓解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中作用显著。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电商主播、在线咨询师、电子竞技员等新工种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就业选择。2019年,滴滴平台兼职人员占比达78.9%,美团平台占比达52%,爱彼迎平台占比达90%。2020年,疫情爆发,突发疫情冲击与就业市场持续存在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相叠加,2020年我国就业总体形势面临巨大挑战。2020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全面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好于预期,离不开一系列保就业政策的实施,也得益于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参与者人数看,2017-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中服务提供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同比增长约7.7%。从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人数上看,2017-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人数逐年增长,初步估算,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631万人,同比增长约1.3%

    2021/04/26

  • 三部曲带你读懂“射频芯”
    射频是什么射频即Radio Frequency,通常缩写为RF。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射频芯片而射频芯片指的就是将无线电信号通信转换成一定的无线电信号波形, 并通过天线谐振发送出去的一个电子元器件。射频芯片架构包括接收通道和发射通道两大部分。对于现有的GSM和TD-SCDMA模式而言,终端增加支持一个频段,则其射频芯片相应地增加一条接收通道,但是否需要新增一条发射通道则视新增频段与原有频段间隔关系而定。对于具有接收分集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言,其射频接收通道的数量是射频发射通道数量的两倍。这意味着终端支持的LTE频段数量越多,则其射频芯片接收通道数量将会显著增加。例如,若新增 M个GSM或TD-SCDMA模式的频段,则射频芯片接收通道数量会增加M条;若新增M个TD-LTE或FDD LTE模式的频段,则射频芯片接收通道数量会增加2M条。LTE频谱相对于2G/3G较为零散,为通过FDD LTE实现国际漫游,终端需支持较多的频段,这将导致射频芯片面临成本和体积增加的挑战。为减小芯片面积、降低芯片成本,可以在射频芯片的一个接收通道支持相邻的多个频段和多种模式。当终端需要支持这一个接收通道包含的多个频段时,需要在射频前端增加开关器件来适配多个频段对应的接收SAW滤波器或双工器,这将导致射频前端的体积和成本提升,同时开关的引入还会降低接收通道的射频性能。因此,如何平衡射频芯片和射频前端在体积、成本上的矛盾,将关系到整个终端的体积和成本。基带芯片与射频芯片的区别在手机终端中,射频芯片负责射频收发、频率合成、功率放大;而基带芯片负责信号处理和协议处理。简单的说,射频芯片就是起到一个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作用。而基带芯片是整个手机的核心部分,就好比电脑的主机。假设所要了解的手机只有最基本的功能--打电话发短信,那么这个手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射频部分 ②基带部分 ③电源管理 ④外设 ⑤软件射频部分:一般是信息发送和接收的部分。基带部分:一般是信息处理的部分。电源管理:一般是节电的部分,由于手机是能源有限的设备,所以电源管理十分重要,MTK做得好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电源管理做的好。外设:一般包括LCD,键盘,机壳等。软件:一般包括系统,驱动,中间件,应用四大部分。手机终端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射频芯片负责射频收发、频率合成、功率放大;基带芯片负责信号处理和协议处理。

    2021/04/26

  • 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启动 昆明机场行李分拣效率大幅提升
    4月23日,昆明机场正式启用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40套行李分拣识别设备全部由激光识别转为RFID识别,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由93.53%提升至98.14%,自动分拣人工补码率由6.14%降低至2.02%,有效提升了行李分拣效率。为解决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连年稳步提升,原有行李分拣系统自动分拣率较低、行李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昆明机场于2019年底启动建设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该系统于2020年底建成。昆明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综合应用了RFID识别定位、行李条批量采集识别、人工二次辅助分拣等创新功能。同时,昆明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实现了98%以上行李的图像采集,做到了行李图像与行李标签数据一一对应。通过系统内置算法,基于PC端和移动端实现拉下退运行李的智能化推送,按照航班资源划分,对特定转盘和机位上的终端自动推送拉下和退运行李相关信息,大幅缩短了昆明机场离港航班的等待时间和行李提取的等待时间。记者了解到,昆明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不仅从功能上了满足了民航局《行李全流程追踪建设方案》12个节点数据采集和上传的工作要求,同时基于机场实际情况,充分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识别技术,有效提升各节点数据采集的效率,降低各节点数据采集的资源投入,实现辅助分拣、行李品质管理、异常行李(散落行李、破损行李、超规行李等)终端采集和运维分析功能,从技术上实现全航司、全航班、全覆盖的节点数据采集。下一步,昆明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还将接入微信小程序,乘机旅客只需关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微信公众号,输入托运行李凭证上的行李条号或者扫描行李条码,即可查询托运行李的实时动态信息。

    2021/04/26

  • RFID智能货柜已亡?然而事实真相可能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智能货柜市场从2017年开始萌芽到今天已经近5个年头,经过多轮的市场洗礼,整个市场脉络也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一是智能货柜存废的问题得到了检验,二是各类技术产品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百花齐放”至“硕果可数”早期入局智能货柜市场的企业不仅数量众多,技术路线也是五花八门。早期智能货柜产品技术路线包含:1、RFID技术路线(高频、和超高频) 2、视觉识别技术路线(动态、静态、单目、多目等) 3、重力识别技术路线 4、距离感应技术路线 5、混合技术路线等,可谓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然而经历数年的洗礼与沉淀,如今的智能货柜市场却已经“海晏河清,硕果可数”。根据苏食流通协会无人零售行业分会和资讯的联合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市面上的智能货柜大致仅剩三个主要流派:视觉识别、重力识别和RFID识别。三者之中,又数RFID派最为低调,几乎鲜有发声。不知情者以为该派已经没落,然而事实真相究竟又如何?RFID智能货柜已亡?RFID智能货柜相比视觉货柜长期受到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货柜后期的使用成本。1、RFID标签成本(0.4-0.5元/个) 2、标签标贴成本 3、标签容易遭到撕毁容易造成货损。而在熟悉RFID智能货柜的运营商眼里,则另有一本账本。关于标签成本,视觉柜后续也有每笔的使用成本,成本虽然较RFID标签稍低,但总体也并不少太多。其次虽然RFID柜的标签标贴成本较高,但另一方面RFID也可以省下巨额的盘点成本。同时基于RFID的技术特性,运营企业可以实时掌握所有的商品库存情况。而关于标签损毁造成的货损成本,该运营商则表示,采用高频标签,标签不仅难撕,而且由于标签轻巧超薄,贴在包装角落上,一般人也不会主动去撕(撕毁也会计费)。综合算下来,其实货损成本还算有限,尤其现在货柜的实名验证(如人脸识别等)技术更加完善后,这类情况就更少了。因此真用起来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糟糕。“闷声发财”的RFID智能货柜!虽然各方对于RFID智能货柜的印象一直难改,但并不妨碍RFID智能货柜在市场上的优良表现。RFID智能货柜目前在一些市场领域表现抢眼。如在销售短保品(如低温鲜奶、生鲜等方面)领域。再比如在一些高价值商品销售领域(如酒类、特别是红酒等),都有上佳的表现,因此也得到了一众企业的支持。此外,RFID智能货柜受到一些快消品企业欢迎的最重要因素还在于,RFID智能货柜在识别同一系列包装、规格相近,但口味不同的产品方面的能力突出。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某款冰棍包装接近、重量接近,然后一个是香草味的、一个是巧克力味的。这个时候RFID智能货柜的能力就体现出来了。多元化的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不同的智能货柜可以匹配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业务,由于国内市场的多元化特征十分明显,因此谁也不能很好的预测智能货柜下一步的走向。在一些细分和垂直领域,RFID货柜并非印象中的一无是处,相反的机会依旧存在。”资深无人零售行业专家、苏食流通协会无人零售行业分会秘书长沈哲明如是分析。

    2021/04/26

  • 对俄出口符合性声明增全球位置码(GLN)新规
    据悉,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于2020年11月20日正式发布法令,明确规定进口到俄罗斯的商品在向俄罗斯联邦认证服务局注册进口商品的符合性声明时,需要提供产品制造商的“全球位置码”(GLN) 和“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符合性声明是针对向俄罗斯出口货物签发的合格认证文件,证明进口商品符合俄联邦政府规定的产品技术法规要求,是允许商品在俄罗斯境内自由销售和流通的最基本条件。该法令原计划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但为了让企业做好充分准备满足俄联邦政府合规性要求,正式实施时间预计推迟到2021年8月。什么是全球位置码(GLN)?全球位置码(Global Location Number,以下简称GLN)是GS1全球统一编码标识体系中,用于标识参与供应链活动的法律实体、功能实体或物理实体的一种编码数据结构,具有全球唯一性。用13位数字表示,主要应用于条码符号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和电子数据交换。法律实体是指合法存在的机构,如:供应商、客户、银行、承运商等。功能实体是指法律实体内的具体的部门,如:某公司的财务部。物理实体是指具体的位置,如:建筑物的某个房间、仓库或仓库的某个门、交货地等。什么是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lobal Trade Item Number,以下简称GTIN)是GS1全球统一标识体系中,用于标识贸易项目的一种编码数据结构。GTIN是产品在全球供应链中自由流动的唯一身份标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它伴随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以记录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加工、包装、运输、批发、仓储,直至零售门店,最终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能够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从而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负责推广国际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中国企业如有需要办理GLN和GTIN,请通过以下渠道办理。1、如何同时申请全球位置码(GLN)及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http://wsdt.gs1cn.org/anccoh/login.jsp申请成功后,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上可查询GLN号码。样例如下:2、如何单独申请全球位置码(GLN)http://gln.gs1cn.org/申请成功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官网查询http://www.gs1cn.org/Service/queryTools/GLN.aspx3、可拨打全国服务热线:400-7000-690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并在全国设有47个分支机构(点击:http://www.gs1cn.org/Org/Branch.aspx)。了解更多商品条码知识,请点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官网。http://www.gs1cn.org注:申请后注意有效期限,请及时办理续展。基于GS1全球统一的编码标识具有唯一性、应用广等特性,GTIN和GLN作为商品和企业的“国际身份证”已越来越受到各国跨境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采用GS1全球编码标识有利于国际贸易中的信息交换,便于跨境监管机构对货物合规性审核,帮助企业构建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为企业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保驾护航。(编辑:黄雪松)

    2021/04/26

  • WHO发布医疗产品追溯政策文件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医疗产品追溯政策文件。该政策文件概述了现有追溯系统的功能,并为制定可行的追溯法规提供了指导,并鼓励成员国:在分析国家特点(例如监管环境,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医疗产品追溯系统建立合适的治理流程,同时考虑到不同治理形式对其互操作性、成本、安全性、监管控制和对安全、优质医疗产品可得性的影响;在其追溯系统规划中引入成本分析及可持续性机制,避免成本对患者、政府、供应链利益相关方以及最终对医疗产品的获得产生负面影响;使用GS1国际标准进行产品标识、生产标识、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和数据交换,以减少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国内和国际的互操作性。WHO医疗产品追溯政策文件原文链接: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policy-paper-on-traceability-of-medical-products(图片来源:WHO网站)(编辑:黄雪松)

    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