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发布:农业科技、人工智能持续赋能农产品上行
    11月26日消息,瞭望智库发布《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认为,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是一场重配农业生产要素的革命,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在坚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新发展格局下,农村电商在此背景下也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报告分析,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近年来持续深耕农村市场,推动农产品上行主流化发展,并在生产端“最初一公里”给偏远地区带去新思路、新逻辑,助力重塑农产品价值供应链。报告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2021年以来, 农产品线上“品牌化+平台化”方向趋势发展明显,农业科技、人工智能等正在持续推进农村电商的数字化发展。报告表示,“相较其他行业,农业是真正的星辰大海。”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从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实现从脱贫攻坚更好更快地向乡村振兴过渡的过程中,农村电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报告称,“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持续深耕农村市场,助力农产品上行,支持各地立足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带,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报告显示,经过多年持续深入推进,拼多多在农产品上行的实践与努力成效显著。每天有数千万订单诞生在农村地区,农产品上行每年的新增市场规模超过了千亿级别,在中国乡村助力孵化了海量的就业岗位,助力产业发展。以新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最初一公里”战略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构,打破了农产品规模化的制约,为农产品品牌化打下了扎实的根基。相比于农村电商发展初始阶段,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依靠工业品下乡助力乡村发展,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则通过变革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产品上行的方式找到了困局破解的密码。报告称,拼多多基于开拓性的分布式人工智能“农地云拼”体系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让偏远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连全国大市场。此举打破了传统渠道农产品销售的限制,延长了农产品价值链。同时,借助现代物流体系,助力农产品销售规模化,从而提高人均收入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公平创新。据悉,自2020年以来,拼多多在“三区三州”发起消费扶贫活动,有效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通道,并以多多课堂为工具,扶贫先扶智,培训出一批电商思维的新农人,助力偏远地区持续发展完善特色产业链,帮助农民培育更多富农果、惠农果。报告还称,随着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数字科技农业也正引领农村电商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一批中国两院院士、农业科研机构,与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致力于利用双方的科研、资金和用户规模优势,加快科研成果向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转化,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为助力乡村经济振兴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另外,报告总结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线上“品牌化+平台化”方向趋势发展明显,农业科技、人工智能等正在持续推进农村的数字化发展,农村电商发展趋势向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新载体。

    2021/11/29

  • RFID助力实现医院手术包管理的自动化
    RFID跟踪解决方案公司RFiD Discovery(Paragon ID旗下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自动化解决方案,可帮助医院员工填充手术室中使用的耗材医疗包,以确保每次手术都恰好有合适的医疗工具。不管是为每场手术准备好的物品,还是手术中未使用需返回放置在供应货架上的物品,这套系统都可以识别出这些物品上的RFID标签或条形码。RFiD Discovery的应用程序和软件会提供每件物品选项的说明,以确保选用正确的医疗工具。该系统最初于2016年由英国东部一家不具名的大型急症国民健康服务(NHS)医院首次部署,它每天为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节省了七八个小时的劳动时间,还能使他们收集和归还未使用的设备以供操作。该解决方案旨在让重要却忙碌的护士、医生等不必花时间管理用品和设备,而是关注于患者护理。员工使用RFID手持阅读器和条码扫描仪完成日常拣选RFiD Discovery为NHS医院开发的这套解决方案,现在正面向全球医院进行商业推广。该公司进一步开发了这套系统,使医疗工具和用品的收集更加自动化。据该公司称,另一家英国医院也在部署,希望节省临床工作人员的时间,并确保不会因为手术室没有准备合适的设备而延误手术。该公司的RFID首席顾问西蒙·道金斯(SimonDawkins)表示,RFiD Discovery将RFID技术当作一种工具,来帮助医院解决因COVID-19疫情而导致的手术积压问题。每次为手术选择设备的传统责任一般会落在高级护士和临床医生身上,他们必须在每次手术前去供应室收集设备。医生知道他们自己需要什么,也会多选择一些物品,以确保在手术期间所有可能需要用到的设备都能随时可用。手术结束后就将未使用的物品退回供应室。然而,这样的手动过程不仅会消耗护士医生的时间,还会导致大量的设备进出手术室,无意之间造成浪费或丢失设备。对于护士和临床医生来说,重点是确保每次手术所需的所有设备都可用。而这套解决方案旨在使设备选择和退回的过程透明且易于实现。道金斯说,“我们彻底改变了这一过程,通过建立一个系统,指导医务人员收集每个患者手术所需的设备。”医院使用软件和应用程序来管理收集到的数据,每件物品都可以选择使用UHF RFID标签、条形码或两者的组合。该解决方案让护士和医生不必烦心管理手术用品和设备每次新接收的医疗设备或工具都标有唯一的ID号,该ID号被编码或打印在标签上,然后链接到软件中相对应的物品。该软件还存储每个产品应存放的货架数据。当工作人员使用RFID手持阅读器或条形码扫描仪完成日常拣选时,阅读器上运行着的RFiD Discovery应用程序会显示预定的手术程序并列出其所需的物品及其存放的货架。然后,用户可以拿可重复使用的手术包来收集必要的物品,同时扫描或询问每个标签。该应用程序会在每次扫描后更新列表,如果人们拿错了物品,阅读器则会发出警告。在所有物品都打包好后,该应用程序才会最终确定工具列表,用户可以通过异常报告来增减一些物品,并在必要时写上备注。接着,他们会读取手术包上的RFID标签,将其与包裹内所有贴标签的物品相关联。这时,系统会打印一个标签,将患者姓名和放置在手术包内的工具关联起来。然后,手术包直接转移到指定的手术室,该手术室内的RFID阅读器可以读取包裹ID并确认接收的手术工具。手术完成后,任何未使用的物品都可以放回同一个包裹中一起退回供应室。退回时,工作人员会扫描或读取每个标签,收集的数据可以存储起来,以记录该患者使用了哪些用品、工具或植入物。“这意味着每次手术所需的一切都在那个包裹里。”道金斯说,“这些数据为手术后的分析提供了信息。这样长久下来,我们就可以分析医生手术真正需要用到的和没什么作用的物品。”如果某些物品经常被添加到手术物品列表中或经常因未使用而被退回,则系统可以建议医院是否需要更新其采购方案。在手术完成之后,一旦发生召回事件,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例如追踪到特定患者的植入物。由于对手术效率的需求不断增加,RFiD Discovery在NHS医院使用了五年后才发布了该解决方案。道金斯指出,这可能得归因于新冠疫情。“由于新冠肺炎,医院手术积压了很多,所以这是为了确保医生拥有手术所需的一切,以便按时开始手术,并高效处理积压问题。”这套解决方案还包括Paragon ID公司的UHF RFID标签,但它一般用在特定用例和高价值的物品上。例如,低价值的耗材可能会使用条形码,而植入物或高端设备等高值耗材可能会带有RFID标签,并且通常会配备兼具RFID标签读取功能和条形码扫描功能的手持设备。该系统还具有固定阅读器或智能柜的实时定位功能,以自动获取有关供应室内库存情况的数据。一家每年要在42个手术室内进行55,000次手术的医院正在为所有这些设施部署该解决方案。自部署以来,这套解决方案通过确定医疗耗材的位置并确保它们不会被弄丢或闲置,帮助该医院每次手术减少了60英镑的浪费。此外,还节省了临床时间,将库存减少了100万英磅。RFiD Discovery指出,对于许多医院而言,采用技术的挑战在于打破现有的医院传统以及医护人员不愿改变的意识。道金斯表示,“这套系统将责任从手术室员工转移到了采购方,这可能会引起医务人员的一些担忧,直到他们适应新的解决方案。但是,许多医疗机构在获得RFID提供的数据之前,可能不会意识到有多少耗材被浪费了。如果连手术室员工都不知道哪些产品没有使用就被丢弃了,那么医院方面就更不会知道这些浪费的成本。而正是大数据分析让这整套方案得以运作起来。”

    2021/11/26

  • RFID设备赋能新零售 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新零售时代来临,无人商店风潮冲击传统零售及电商平台,促使消费模式更进一步迈向虚实结合的未来。作为无人商店的关键技术之一,RFID技术成为可与计算机视觉分庭抗礼的解决方案。来源:pixabay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透过无线电讯号进行识别,并兼具读写数据的功能。经过物联网应用带动之下的不断优化与改良,如今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扩及鞋服、超市、旅馆、物流、金融、门禁防盗、医疗保健等不同产业,例如世界知名服饰品牌ZARA、优衣库,以及量贩超市沃尔玛(Wal-Mart)、家乐福(Carrefour)等,皆导入RFID标签在其产品及仓储管理中。不同于条形码、QR Code的光感应原理,RFID核心技术是在轻薄短小的标签夹层中,埋进芯片与天线,不仅可提供一对多读取、重复使用、储存量高、4米距离内可读取,而且不需要电源驱动,只要拿着读写器(Reader)扫描,就可以轻松搜集商品、物流、仓储、营收等信息,既能做到全球性仓储管理与物流标准化,又能在后端累积消费模式的大数据,并作为日后营销策略的分析。目前RFID技术的发展相当成熟,应用场景已普遍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中,例如日本的Suica、香港的八达通等交通储值卡,即是在卡片中埋藏RFID标签,只要有对应的读写器,即可提供民众储值、支付、公共交通、刷卡通关的功能。而在现今最热门的无人商店议题上,RFID技术可运用在身分识别、电子标签、结账支付、防盗等方面。例如日本罗森便利店目前已开始在部分店面推广Reji Robo自动结账机器,顾客将装有RFID标签的商品放进特制购物篮中,收银台即可迅速感应商品价钱,顾客可选择以现金或信用卡自动结账,结账后购物篮的底部将自动打开,商品掉入下方的袋中。从结账到装袋,完全不需要店员服务,整个过程仅需15秒。目前市场对于RFID标签的疑虑即单价成本远较印刷条形码高,且仍需要人力进行标签粘贴或回收,对于低单价的商品而言似乎不合乎成本。对此,远望谷公司人员提出RFID标签应该像条形码一样,从商品制造端就一并制作好,不仅可降低成本,亦可节省人力。建议目前RFID标签与印刷条形码可同时并用,售价低的商品如饮料,近期内仍沿用条形码;售价中高的商品如服饰,则采用RFID标签,如此将符合理想的推广场景,亦可同步节省人力加速自动化的流程。对于RFID未来在无人商店的发展,市场方面相当乐观,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以及新零售时代的开展,必然带动RFID成本的下降,而RFID可应用的范畴多元,未来将会更加普及。

    2021/11/26

  • 日本力推汽车电动化 双管齐下补贴上下游 这些中国厂商已切入电池供应链
    继美国政府抛出“加强版”电动车购置补贴计划后,日本政府也将推出相似的政策:据日经新闻报道,为促进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计划在2021年度追加375亿日元的政府预算,其中67%的预算(250亿日元)将用于纯电动车购置补贴翻倍,最高达到8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该方案有望在明年年初实施。该项补贴政策将惠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轻型电动车、燃料电池车(FCV),进口车也将受益。汽车电动化领域,日本政府近期宣布了不少补贴计划,不仅限于电动车消费端,上游电池生产商也是受益对象,且从补贴额度来看,电池环节获益最大。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Koichi Hagiuda 11月15日在与顾问们的会议上表示:“动力电池是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我们正在考虑采取措施,鼓励大型电池生产基地加入经济刺激计划。”紧接着,11月16日,据日经新闻报道,日本将投入约1000亿日元(合8.77亿美元)设立补贴,以支持先进的电动车电池工厂的建设。这项电池厂补贴是日本政府10月份披露的战略能源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35年所有新生产的乘用车都是电动汽车,到2030年使国内电动车电池产能达100 GWh,足以为24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日本动力电池生产商中,松下实力最强。从今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榜来看,Top10中,日本电池厂有三家:松下排名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LG,另外两家公司AESC和PEVE分别排名第九、第十。而PEVE的全称为松下电动汽车能源公司,是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及其子公司松下电池工业公司和丰田汽车三方于1996年12月联合出资成立的车用动力电池公司。目前,松下正在筹备面向特斯拉开发的新一代圆柱电池4680生产线,2021年松下与特斯拉的合资工厂Gigafactory将计划扩产10%至38-39GWh,并考虑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挪威海德鲁电解铝厂(Hydro)在挪威新建大型合资电池工厂。值得注意的是,松下已经在国内建立了电池厂且采用国内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设备。已切入松下电池供应链的材料供应商包括:正极环节的厦钨新能、芳源环保、中伟股份、湘潭电化、当升科技等,负极供应体系中包括贝特瑞、璞泰来等,隔膜环节包括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电解液领域包括江苏国泰、新宙邦等。设备供应商中则包括先导智能、杭可科技等。其中,贝特瑞、芳源股份已布局4680电池材料,后者具备成熟的高镍NCA三元前驱体合成技术,为松下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松下是其2021年上半年第一大客户。杭可科技的4680 样机据称已完成并交付客户使用。

    2021/11/26

  • 数字人民币发力全场景覆盖 产业链公司迎新机
    日前刚刚闭幕的进博会,让用户首次直观感受到了数字人民币全场景覆盖的景象:展馆内60多家商户、100多台自助售卖机、国展洲际酒店等场景,都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从初期试点的线下日常消费场景,到陆续接入公共事务、电商平台、政务等入口,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正朝着全场景覆盖的目标不断迈进。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的扩容,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也摩拳擦掌,诸多上市公司在安全认证、流通、前端支付等链条上持续研发投入并已陆续落地相关功能。应用场景日渐丰富在今年电商平台“双十一”大促期间,数字人民币崭露头角。据京东科技披露,京东“双十一”期间有超过10万人在京东App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累计订单数超过24万笔。此外,B站、美团、滴滴、顺丰、途牛等互联网平台均已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对于数字人民币试点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广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方方表示,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范围有序扩大,累计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实现爆发式增长,交易应用场景领域不断扩展。同时,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技术支持也在不断成熟,正陆续从几大国有银行逐渐嵌入到招商银行、微众银行等股份行和民营银行中。产业需求进入加速期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快速、有序推进,离不开产业链上相关公司的积极参与。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数字人民币推广进程有望持续加速,产业需求或进入加速期。Wind数据显示,目前纳入“数字货币”指数的相关A股上市公司有29家。记者统计发现,数字人民币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发行、流通、管理(加密)三个环节。在发行环节,承接发行业务的银行需要对相应系统进行改造;流通环节主要涉及“钱包”和支付业务;在管理和加密环节,主要涉及数字人民币的投放、流转、回笼、KYC认证等。“数字人民币落地,为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带来多维度市场机会。”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研究院院长林林告诉记者,首先,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对银行IT系统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这将给相关系统开发公司带来增量业务;同时,从商户侧来讲,现有的支付设备有升级需求,智能POS等硬件设备需要更新。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链上相关公司摩拳擦掌的背后,一个千亿级别的崭新市场呼之欲出。据华安证券测算,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产业升级将带来约1400亿元市场空间。不过,在数字人民币加速全场景覆盖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挑战。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改造成本较大,在数字人民币落地和普及的现阶段,无论是人员培训,还是向商户推广,成本都较高,因此需要有步骤有安排的实施。此外,基于数字人民币的突破性应用场景还有待探索。从目前情况看,B2C、B2B交易场景的交易和支付方式尚未实现完全的数字化,还存在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在使用体验上,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体验不会和目前的电子支付存在明显差别。”林林认为,数字人民币本身具备“货币”和“数字+”两大属性,对于产业链相关公司而言,仅从“货币”概念理解数字人民币较狭隘,应该关注背后“数字+”带来的变革。对于数字人民币,用户和投资者要警惕概念炒作,应更多从全社会数字治理能力提升方面寻找产业价值和投资机会。

    2021/11/22

  • 首批测评开启 人脸识别将有“国检”标杆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下称:AI国检中心)正式启动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测评活动。这意味着,自此以后,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有了“国检”标杆。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为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是支撑我国工业领域信息安全的国家级研究与推进机构。“AI国检中心”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下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通过测评后,参评企业产品将成为首批通过“国检”的产品,参评企业也将有机会参与人脸识别安全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随着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等规范性工作的有序铺开,手持“国字号”招牌的“AI国检中心”未来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质量检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重要基地及技术支撑机构,有力夯实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质量基础,引领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汉王科技是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在国内外人脸识别门禁和考勤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人脸识别终端设备、识别模组和技术授权已落地近60个国家并得到广泛使用;欧比特人脸识别业务主要由子公司铂亚科技经营,公司是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的领先企业之一,立足于安防行业,其视频处理、人脸识别等技术经已进入国家安防、反恐等核心领域;川大智胜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有自主研发成果,目前在和国内有关院所合作进行金融机构运用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标准和示范应用研究。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