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二届第四次理事会会议通知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Manufacturer Association of China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二届第四次理事会会议通知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定于2007年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二届第四次理事会会议。     请各理事单位务必准时参加会议!   会议具体安排如下:   一、  报到时间:2007年12月13日   17:00-20:00   二、  会议时间:2007年12月14日   9:00-18:00   三、  地点:北京昆泰大酒店(京昌高速公路回龙观出口向东路北,010-81795588)   四、  会议议程 1.     领导讲话 2.     协会主要负责人述职(副理事长以上) 3.     2007协会工作总结报告 4.     讨论、批准协会标准、课题报告(8项) 5.     讨论、通过增选的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 6.     讨论、通过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标准管理办法 7.     讨论、通过会员代表大会第三届换届选举细则等文件 8.     讨论、通过协会章程的修改议案 9.     讨论、通过2008年协会工作计划 10. 会议总结   五、  费用:差旅费、住宿费自理 请在接到通知后于11月20日前将回执E-mail或传真至协会秘书处。 电话:010-62368772、62365971、82020487     传真:010-62367592 E-mail: office@aimchina.org.cn 联系人:张芃、黄建军、武炜       二O O六 年 十 一 月  十 日     回       执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入住时间 双人间 单间                 注:房费260元,不含早餐费,早餐费:20元/人  

    2007/11/16

  • 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报道
      2007年10月24-26日,“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2007)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 美利捷、巨普光电、上海先达、科诚电子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汇聚一堂,亮相SCAN CHINA2007。   与其他行业展览相比,“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应用、倡导自主产权、促进产业发展”是SCAN CHINA的特点和优势。   SCAN CHINA2007以展览和论坛为主要形式,以“条码识别技术及产品、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产品、其它自动识别技术及产品、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自动识别与信息化相关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及产品”为主要展示内容。参会的自动识别技术研发商、产品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获得了良好的展示、推介效果,同时为连锁零售、汽车制造、医疗医药、食品加工、邮政通讯、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等行业用户构建了有效交流平台。   在SCAN CHINA2007 同期举行的“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 中国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论坛”、“汉信码技术培训” 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中,企业和用户、观众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 新品发布倍受关注   “2007年自动识别产业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 是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组委会为参展商特别搭建的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舞台。探讨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各种自动识别技术的集成应用等话题,吸引众多用户和观众的关注。   “2007年自动识别产业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是 2003年以来组委会第五次以展览为依托举办的自动识别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逐渐成为SCAN CHINA展会期间固定的品牌活动,通过发布会向业内外展示新技术新产品,让社会各界了解自动识别技术,有力促进了国际国内的贸易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了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RFID论坛关注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应用   2007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围绕“自动识别技术助力传统产业”主题展开,并将关注点集中在汽车制造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上。   与会的RFID专家分别就EPC技术发展、RFID相关标准制定进展、RFID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等话题发表了演讲。在互动环节就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互动,听众反响强烈,对使用RFID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实现产品质量追溯表现出浓厚兴趣。   《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标准起草人,业内专家顾承伟、陈一新、苏冠群分别就该标准的需求背景、标准的内容、以及施行标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作了介绍。   此次论坛是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一次盛会,更为进一步推广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促进其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深层次、大范围应用创造了契机。通过此次论坛的深度宣传,人们将进一步关注如何借力自动识别尤其RFID技术,改造传统中国汽车制造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汉信码技术培训”有力推进市场应用   汉信码的研究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二维条码码制研究、生成与识读等核心技术上的商业垄断,其技术性能已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推广二维条码应用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空白。2007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国家标准《汉信码》,该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码制标准。   “汉信码技术培训”是为宣贯《汉信码》国家标准、推进汉信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针对自动识别行业的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的专业培训。来自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各地自动识别软硬件厂商以及条码应用行业企业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会。 自动识别技术助力食品安全追溯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论坛旨在宣传政府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分析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现状进行规划,寻找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途径。   论坛上将重点介绍和展示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案,包括畜牧业、果蔬、农副产品种植、肉类屠宰、加工等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探讨ERP、商品编码及自动识别技术对食品安全追溯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强调自动识别技术在食品仓储、运输环节应用的重要性,研究食品企业信息化管理与产品追溯对接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技术应用等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闭幕式盘点,SCAN CHINA2007成果丰硕   2007年10月26日,三天展期内,展览和论坛日程紧凑,成果丰硕。   闭幕式上,组委会对整个展览的成果进行了盘点。揭晓了由观众评选产生的 “实用展台奖”、“环保展台奖”、“人气展台奖”、“新锐产品奖”、“技术创新奖”、“新颖方案奖”等奖项,这些奖项是本次展会的成果之一。同时,组委会还在闭幕式上及时总结了SCAN CHINA 2007的成功经验,为SCAN CHINA 2008的筹备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SCAN CHINA2007组委会办公室的精心策划、周密筹备,为多家参展企业和多名观众提供了优质服务,获得各方的一致好评。此次展览实为自动识别领域的2007年度大作,必将推动国内外自动识别技术的交流、合作并进一步推进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发展。

    2007/10/31

  • 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召开
      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作为SCAN CHINA2007的同期活动之一,旨在探讨自动识别技术助力汽车制造业、促进国内外自动识别技术合作交流、宣贯《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协会标准的“中国国际RFID技术应用发展论坛”10月2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   来自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 GLOBAL)、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的嘉宾、成功应用RFID的汽车行业企业代表、国内国际RFID专家以及来自制造业、汽车及其零配件、物流等多个领域的150多名听众参加了这次论坛。   论坛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陈春主持,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先生致论坛开幕词,他对这次论坛的召开加以充分肯定,并对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尤其汽车行业的应用作了乐观的展望。   与会的RFID专家分别就EPC技术发展、RFID相关标准制定进展、RFID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等话题发表了演讲。在互动环节就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互动,听众反响强烈,对使用RFID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实现产品质量追溯表现出浓厚兴趣。成功应用RFID的美国通用汽车集团代表就“自动识别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和听众分享了借力RFID改善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案例。此次论坛协办单位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代表就汽车行业的可追溯性需求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未来全球范围内汽车制造企业大范围使用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可能性。   《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标准起草人,业内专家顾承伟、陈一新、苏冠群分别就该标准的需求背景解读以及标准的内容、以及施行标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作了介绍。   据悉《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AIMC 0008-2006)协会标准于2006年12日15日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颁布,并于2007年4月推出相应的《汽车零部件用GS1系统编码与条码标识标准应用指南》。该标准是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组织自动识别厂商对汽车行业企业深入调查的前提下,根据需求,组织专家编写完成的。该标准对汽车行业企业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产品和零部件追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次论坛是中国自动识别产业的一次盛会,更为进一步推广RFID技术、促进其在传统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深层次、大范围应用创造了契机。通过此次论坛的深度宣传,人们将进一步关注如何借力自动识别尤其RFID技术,改造传统中国汽车制造业及其供应链管理,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2007/10/31

  • 2007自动识别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在沪召开
      金秋十月,上海展览中心。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于10月24日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近百家参展商和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及其应用行业的几十位嘉宾和观众聚首上海。展会主办方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在此盛会开幕当天,即10月24日下午召开了2007年自动识别产业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闵昊亲自主持发布会。   据了解,此次发布会是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组委会为参展商特别搭建的一个展示其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舞台。从2003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逐渐成为SCAN CHINA展会期间固定的向业内外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和企业形象的品牌活动,受到业界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次发布会有来自北京、上海的4家企业金秋时节与现场嘉宾一起分享他们带来的“丰硕果实”。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向市场推出其新品UHF频段电子标签芯片QR2233和UHF频段固定读写器QR4401C。据称,前者是国内第一颗、也是目前惟一一颗符合EPC C1 GEN2(ISO/IEC18000-6C)的产品;后者是该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ISO18000-6C协议标准的新产品。   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陈一新从当前RFID技术应用面临的“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维护成本、实施环境、时间效率”等用户所关心的现实问题逐步展开,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超级RFID网络架构”及其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北京海达利薄膜开关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工孙多春向记者展示了该公司的新产品。分别是:防水标签和一次性防伪标签。两种标签均用于特殊领域,据称该技术处于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2007/10/31

  • 汉信码培训会有力推进市场应用
      2007年10月26日,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以“汉信码标准的推广与应用”为主题的技术培训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来自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各地自动识别软硬件厂商以及条码应用行业企业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会。   这次培训会是第十四届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SCAN CHINA2007)的同期专题活动之一。是宣贯《汉信码》国家标准、推进汉信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针对自动识别行业的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的专业培训。   培训会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李长军的主持下,由相关专家对汉信码码制的开发、标准的制定、设备开发等情况和进展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就汉信码在物流、通信、出版等行业的试点应用加以介绍。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在致辞中说:“汉信码码制的成功研发以及《汉信码》国家标准的发布,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管理、降低二维条码技术的应用成本,推进二维条码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对提高我国条码技术的应用水平,拓宽条码技术尤其二维码的应用领域起到重要的规范和促进作用。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汉信码的技术培训,以帮助大家了解汉信码国家标准,今后也将根据广大业界厂商的开发汉信码相关软硬件的需求,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据悉,二维码码制国家标准《汉信码》于2007年8月23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并将于2008年2月1日开始实施。《汉信码》标准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的成果之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该的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完成了汉信码的全部研究工作,于2005年12月26日顺利通过验收,填补了我国在推广二维条码应用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空白。   汉信码是目前惟一一个全面支持我国汉字信息编码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的二维码码制,能够表示该标准中规定的全部常用汉字、二字节汉字、四字节汉字。同时在汉字信息编码效率方面,对于常用的双字节汉字采用12位二进制数进行表示,在现有的二维条码中表示汉字效率最高。除此之外,汉信码还具抗污损抗畸变能力强、识读速度快、信息密度高、信息容量大、纠错能力强、支持加密技术、图形美观等优势,特别适合我国政府办公、军队、工商管理、金融税务、物流、贵重物品防伪、海关管理等众多领域信息化的需求。   为推进汉信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中国条码技术应用协会成立“汉信码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中国条码技术应用协会具体负责汉信码的应用推广工作。日前已启动了“汉信码应用推广计划”,除了举办这次技术培训会并在SCAN CHIINA2007上设立汉信码展览专区外,该计划还包括: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汉信码推广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汉信码的认知;开展汉信码应用示范项目,推动行业广泛应用;加快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的产业化进程;推进汉信码应用规范等标准化等工作。

    200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