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名单
    1.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2. 北京科创京成条码科技有限公司3. 南京金东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4. 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5. 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 北京源智天成科技有限公司7.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9. 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10.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11. 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12. 广州联欣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13.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14.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6. 浙江维尔生物识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7.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 上海靖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9. 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20. 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1. 沈阳三阳电子标签有限公司22. 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3. 浙江琅木达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24. 深圳市中和益商业用品有限公司25. 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26. 北京德鑫泉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7.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28. 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9. 北京鑫创佳业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0. 北京远光通联科技有限公司31. 北京兆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2. 广州市旭龙条码设备有限公司33. 焦作市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34. 深圳云合科技有限公司35.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36. 珠海市华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37.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38. 东芝泰格信息系统(深圳)有限公司39.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广东分中心40. 广州希创旺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41. 厦门精瑞电脑有限公司42. 深圳市博思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3. 沈阳新开元条码数据有限公司44. 天津国聚科技有限公司45. 武汉爱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6. 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47. 浙江省物品编码中心48. 上海标准化研究院49. 深圳万碧港深电脑系统有限公司50. 成都新得利电子有限公司51. 南京金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2. 北京泛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3. 北京灵动快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4. 成都方程式电子有限公司55. 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56.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有限公司57. 广州鑫宝软件科技有限公司58. 广州一思泰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9. 美国易腾迈科技公司北京代表处60.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61. 山东洲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2. 上海倍加福工业自动化贸易有限公司63. 上海豪普森生物识别应用科技有限公司64. 上海力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5. 上海日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6. 上海通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67. 上海通用识别技术研究所68. 深圳市大真条码技术有限公司69. 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70. 深圳兆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1.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7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六所73. 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4. 武汉威杜信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12/12/11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副理事长名单
    1.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张琳2. 北京科创京成条码科技有限公司    叶向东3. 南京金东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刘国尧4. 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陈春5. 北京维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李长军6. 北京源智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黄永友7.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岳山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田捷9. 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    闫军10.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孙亚力11. 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    刘中秋12. 广州联欣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王冬生13.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钱恒14.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述恂15.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张革军16. 浙江维尔生物识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陆捷

    2012/12/11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长、秘书长名单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张成海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谢颖

    2012/12/11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民政部等相关部门及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支持与努力下,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在2009-2012年期间,认真履职,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标准化、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产业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刚刚通过选举产生的第四届理事会,将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加快创新,秉承协会的宗旨和使命,带领全体会员共同努力,再创辉煌。        下面,我代表新一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审议。一、抓住机遇,创新发展        2009-2012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瞬间,但我们却共同经历了全球后金融危机市场经济低迷的考验,经历了物联网从概念的热炒到务实的落地项目的启动,经历了中国“十一五”的结束,“十二五”的开局,也迎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1、产业链逐步健全        经过近几年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市场竞争的考验,我国的自动识别技术产业队伍在不断扩大,产业链的细化与分工,产业上下游合作的态势显著增强。在自主创新精神的引导下,自动识别技术装备制造的水平,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产品,市场拓展的能力,应对新的商业模式应用的解决方案,以及业界企业的总体效益等,从数量到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        其中,在协会会员中,从事条码、二维码技术装备(识读、生成、耗材产品)自主品牌的生产企业,从原有的不足10家(有一定规模及市场影响力),发展为44家,产品的性能价格与国外产品相比有了相对优势,销售额占比在逐年上升;条码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耗材及售后服务的企业近100余家;拥有了二维码芯片等核心技术成果;条码产业的效益在目前国内自动识别技术市场的份额仍居首位,2011年,条码整体市场销售额近百亿元人民币。RFID技术装备(读写、标签及相关系统集成)自主品牌的生产企业就全国从业企业而言,较条码制造业企业数量有较大优势(各种卡的制作、应用)。仅协会会员企业的核心技术——RFID超高频芯片、高频芯片的产值及相关联的标签、读写器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就占有全国RFID市场份额的70%以上。从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企业有了显著增加(与原有的会员数量增加了近一倍)。核心算法、指纹识别技术的传统产品、利用指纹识别技术的民用产品及安防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部署的推进,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品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带动了社会各领域应用需求的变革。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激励了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不仅使多种自动识别技术集成的装备成为需求的热点,更因为如此,对自动识别技术产业链的健全,装备制造业的研发与合作,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2、应用需求呈现新的态势        技术带动市场应用,市场应用又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理念的技术产品,单一技术的解决方案,局部的非标准化的应用已不再是市场的主体。新的商业模式的普及加快,使二维码技术的认知及应用趋势明显上升,市场效益迅速加大。        当前,全球对物联网技术的认知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已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物联网发展规划、质量发展纲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部署的环境下,移动商务、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等应用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而自动识别技术如何支撑市场应用,已成为业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关注的热点。        目前,市场应用的趋势有如下特点:(1)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成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立足于标准化、标识管理、跨行业应用与服务等,是各级政府、行业、第三方公信机构为经济调控、市场监督、管理服务的基础,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与未来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社会多层次、多技术资源的整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基础数据编码的规范,标识、读写、传输及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自动识别技术的集成应用将成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2)产品质量追溯的长效机制是未来市场监管的重点        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明确了我国在产品质量保障、产品质量追溯、产品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目标及任务。几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食品、药品,关系百姓生活的各类消费品,以及出口贸易的相关产品等;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中关系民生的汽车、摩托车产品等,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召回事件让人震惊。未来,在我国产品质量追溯、质量监管的部署下,基于标准化、智能化管理的需求,突破原有应用模式,创新数据采集、不同载体标识、适应高速生产线及市场监察的产品与集成应用,将成为市场应用的主导产品。(3)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持续推进智能终端的产业化进程        移动商务、电子商务、企业网络直销、直销广告等商业模式的不断出新,改变了传统的物品流通、销售以及市场监管的经营模式。目前,商品促销、电子票证、移动商务上二维码的应用已成为百姓生活中常见的信息载体;商业模式的创新,受众群体的聚集,不同应用需求的增长,将会促进智能终端产品产业化速度的加快。专业化的自动识别技术装备将随着商业模式的变革,向高智能、一体化、集成、简约、民品方向发展;原有的条码、RFID等功能单一的产品应用,将会受到制约。创新的应用模式,为核心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机遇。(4)产品质量追溯创新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早期的物联网概念及应用导向,灌输给社会的核心技术局限在传感器、RFID。一时间,物联网、传感与RFID,几乎成为形影不离、广为流传的名词。随着质量发展纲要的部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推进,在物联网的相关报道及官方统计中,二维码技术频频出现。二维码以其技术的特点、应用成本、移动传输便捷等优势,改变了原有定义的物联网应用技术。随着产品质量追溯标识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应用,特别是对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质量提升的要求,用户对二维码技术的需求急剧增长,二维码技术及相关智能终端产品的产业化将成为物联网应用市场新的增长点。 二、2013-2016年的发展目标        基于第三届理事会的总结,以及对当前应用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未来四年,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将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扶植下,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科研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中国自动识别技术装备的自主品牌,构建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健全产业上下游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加强与物联网相关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以物联网发展、质量纲要的部署为契机,在产品质量追溯、制造业信息化等重点领域拓展新的应用模式,推动自动识别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1)创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        创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打造一批领军企业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打造一批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知名品牌、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提升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3)建立一批行业应用示范        按照物联网发展规划的部署,重点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物流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建立示范应用,以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产品质量追溯为主,建立一批具有典型“应用模式”的行业应用典范,为物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制定一系列协会及国家标准        根据产业发展、市场应用和与国际接轨的需求,逐步建立健全我国自动识别产业的标准体系。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标准规范带动行业应用。在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立项,制定一系列涉及技术、产品、应用领域的标准。(5)培养一批自动识别行业中高中端人才队伍        加强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大力拓宽教育与技术培训的资源,加强学历学位及自动识别行业中在职的高中端专业人才的培养。寻求与多个院校建立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继续学历学位教育;联合协会内会员企业,协助合作院校配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口合作院校定制各类专业人才实习项目,为自动识别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201-2016年的重点任务及主要措施1、重点任务(1)全力支撑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        按照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有关部署,积极获取政府部门及行业的支持,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产业,推动传感器、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配套产业能力的提升;发挥自动识别产业在物联网架构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多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2)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引导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合理定位,不断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特别是推动自动识别技术与无线、通信、移动商务以及其他IT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创新合作、发展模式。加快向产品质量追溯、制造业、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与行业应用的突破,为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重要基础。(3)加大自主品牌的建设与核心技术的突破        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产品。针对物联网、产品质量追溯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重点突破二维码本体标识、手机二维码、超高频和有源RFID标签及读写器、高端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等自动识别技术产品的研发,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配套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4)提升自动识别技术产业标准化水平        针对自动识别产业与应用发展需求,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加快推进数据编码、标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集成、规范服务等标准的制定,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水平;同时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2、主要措施(1)增强自动识别技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        在国家自主创新方针指引下,积极争取政府、行业重大专项的支持。集聚科技创新诸多要素,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领军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促进自动识别技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发挥协会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推动作用        努力发挥协会协调与指导作用,加强与政府、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有关重大专项,为有能力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一批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龙头品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媒体、展会、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典型应用示范的宣传推广,发挥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自动识别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3)加快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发挥行业专家、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加强与企业及用户代表的交流、研讨,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产业发展现状,适时提出标准制定计划,加快制定标准的进程,为推进市场应用及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4)大力推进重点行业的物联网示范应用        围绕物联网的建设目标,根据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制造业、物流、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需求,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国家有关重大专项及与相关行业合作的试点,带动行业应用推广。(5)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面向社会各个行业的用户及自动识别产业人才需求,通过国际国内的短期专业培训,及时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提升在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准,促进自主创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学历学位教育以及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利用业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有利条件,联合培养自动识别技术专业博士后;以多种方式的资源整合,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各位会员: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标准委的领导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产业实力有了大幅提升。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一系列技术、载体、采集设备、耗材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进行了广泛的市场推广,营造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2013-2016年,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和任务十分艰巨,在当今物联网时代,我们应继续把握机遇,认真研究自动识别产业的发展战略,加大核心技术的投入,打造自主品牌。团结社会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政府、行业、用户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强相互沟通,创建和谐氛围,认真分析市场和用户需求,引导行业用户向深层次应用拓展,充分发挥业界的集聚优势,横向扩大领域,纵向推动规范应用。        新一届理事会将认真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充分利用媒体、展览会、论坛、网站等信息平台,大力宣传自主创新成果和转化及应用示范效果;组织中外专家开展各种专题的技术交流和调研考察等活动,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以国际合作推动本土创新,提升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继续发扬协会的优良传统,齐心协力,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努力拼搏,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

    2012/12/11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会费标准
            根据(民发〔2003〕95号)、(民发〔2006〕123号)及(民发〔2007〕167号)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服务会员、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履行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章程规定的职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促进自动识别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特制定有关会费收取标准,会费收取标准如下:        副理事长单位: 5000元/年;        常务理事单位: 4000元/年;        理事单位:3000元/年;        普通会员单位: 2000元/年。     二O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2012/12/11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1. 国家科技部     陈祖涛 2.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矫云起

    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