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 物联网的五朵云
     物联网的五朵云是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开发的一种工具,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云的作用。 这是我开发的一种心智模型,用于向有兴趣构建物联网设备群的人们解释服务产品。 它包括内部开发的服务和他们选择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的服务。我们将首先讨论这些分类的起源,以及为什么会有不止一种云类型。 重要的是要集中我们对这些广义术语(如云和物联网)的理解。 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定义物联网领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最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物联网云服务在开展业务或寻求增强功能时,可能很难在市场上的所有不同服务产品之间进行选择。作为第一步,应考虑以下问题:你是如何连接到互联网的?您正在构建什么样的设备?您的部署规模是多少?你的成本和成本结构是什么?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但选择云服务最重要的问题是:你愿意外包什么?你应该外包什么?如果您与供应商合作,什么能让您更快地进入市场?从那里我们可以就需要云的哪些方面以及他们可能想要评估的提供商组合进行更扎实的对话。很少有服务产品能够涵盖物联网部署和业务需求的各个方面。在我进行的每一次谈话中,我开始意识到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物联网云解决方案。事实上,我认为有五个。虽然在实践中不同的云公司可能会提供重叠的功能,但将它们描述为单独的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每种云类型的核心优势以及我们可能想要使用它们的原因。为什么有五种物联网云?以下是物联网的五朵云:设备云连接云数据云应用云开发云这些分类基于整个生态系统中公司的服务产品,包括我几年前创立的公司(Golioth)。但是,每个云都代表一个正在服务的业务案例。每种云类型都有至少一家公司服务于特定关注领域的主要示例。这就是市场有多大,对服务有多少需求。将物联网带给大众每个物联网云解决方案都有助于在物联网领域的设备制造商或服务公司无需大量内部云团队的情况下进行部署。想要保持核心团队规模较小的人可以通过将部分业务出租给代表五云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不同服务公司来实现。他们专注于业务的特定部分,并依靠服务提供商来帮助扩展他们的应用程序。我们已经提到过 Golioth 作为设备云的一个例子。我们是一个设备云,因为我们专注于设备及其产生的数据的管理和安全。不同云的一个例子是 Soracom,它是一种连接云,它解决了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不同方面,包括 SIM、数据计划、VPN 等。这里的关键是,像 Golioth 和 Soracom 这样的云的基本关注点是不同的:设备产品与连接产品。在云之间进行选择时,您需要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您为什么要利用 Golioth、Soracom 或两者兼而有之。最适合您的云当您开始汇总公司的业务需求或下一个创业想法时,您将能够决定需要哪些云,并找到可以帮助您实现目标的最佳公司。

    2022/07/11

  • 福州学生基于RFID技术发明《绿色生活智能垃圾分类屋》
    近日,福州市台江第六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基于RFID技术发明的作品《绿色生活智能垃圾分类屋》入围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国赛,最近正在公示。据悉,智能垃圾分类屋的创作源于2019年5月,制作者计划设计一款能够实现无人值守、语音识别垃圾分类、自动检测、追本溯源的智能垃圾分类屋。  在学校科技辅导员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查找资料、反复实验,终于研究出这款智能垃圾分类屋。垃圾分类屋是通过在垃圾袋上植入RFID可回收芯片,同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完成无人值守的功能。在后期校园试用时,则是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RFID数据、投放时间点作为唯一性特征,通过提供给学校作为溯源依据,最终完成了这一件作品。目前,该智能垃圾分类屋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在后续的作品设计中又增加了能够实时获取垃圾重量的功能,让垃圾分类实现全程碳排放计算。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目标“碳中和”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自2019年起,《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文件相继发布,明确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正加速向全国铺开,也标志着国家开展垃圾分类的决心。然而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存在投放点多且面广、违规投放行为瞬时发生、监管人力不足等情况,使得分类投放管理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方面有难度,亟需应用互联网、物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作支撑,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做到减轻分类投放管理的监管压力、发挥分类投放管理的基层管理作用,并能有效督导居民的分类投放行为与习惯,从而推动群众自治,起到从源头落实垃圾分类的作用。从2020年5月1日起,北京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积极行动,北京市政府也不甘落后,相继上线了多款垃圾分类方面的科技应用(APP)和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经过社区志愿者培训。北京市民也逐渐开始适应新规则下的垃圾处理。  在家分类,有垃圾分类小程序做指导,带芯片的智能垃圾桶自动称重上传信息。居民去楼下投放垃圾,智能垃圾分类亭通过摄像头,“看”到人来,不仅及时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还提醒“不破袋”“投错”等行为,“看”见垃圾桶满冒,会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不仅如此,在小区门口,专门收集厨余垃圾的绿色垃圾桶都有唯一的身份识别卡,每天桶里收集了多少厨余垃圾、分类得好不好、上了哪辆车被运走、运到哪儿去,全程有记录。智能垃圾桶获取的信息,汇集到城市大脑指挥中心,实现全品类、全行业、全过程监管。根据系统监测数据,不但可以追溯垃圾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以为优化垃圾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还可以随时发现城市公共道路上的垃圾遗撒问题,并找到最近的垃圾运输车辆,调度其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处理。写在最后在垃圾分类这道时代考题中,全国各地都将逐渐借助科技力量,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正确率,加快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推动明溪县绿色低碳建设。

    2022/07/11

  •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UDI数字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6月29日上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UDI数字创新论坛在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功举办。国家药监局器械监管司杨志强处长、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吴振生处长莅临指导,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孔洪亮主任、创新应用推广工作室杜寒主任及专家团队;国药器械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章伟、副总经理刘亚芝、创新与精益管理部部长赵宇、信息部部长兼国药新创总经理张锋、质量管理部部长王芙等参会。会议由赵宇和杜寒联合主持。会上,国药器械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章伟做了致辞发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专家团队分别对GS1标准下的UDI实施、UDI条码印制质量、UDI一站式服务平台及医疗供应链追溯等方面做了介绍分享;国药器械的有关专家对经营企业如何实施UDI实践以及向医疗机构推出的FLI+SPD、FLI+溯源等系统解决方案做了简要介绍,在分享交流环节,各方还就现阶段UDI实施过程中有关的重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会议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为未来双方共同推动GS1标准在医疗产业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扩大UDI实施效能,推进基于GS1标准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及其他相关GS1标准在医疗行业的广泛运用,促进GS1标准在中国医疗领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22/07/11

  • 美国山姆会员店全面启动实施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项目
    为了推进商品数据标准化,全面提高商品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端对端的商品运转和供应链效率,缩短新品的上架周期,美国山姆会员店(Sam’s Club)于2022年6月向所有供应商正式发出全面实施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项目的通知,要求供应商统一通过GDSN向山姆会员店提供准确、及时、高质量的商品数据,以确保山姆会员店能收到符合供应链数据应用要求的商品信息。为了帮助美国山姆会员店的中国制造商更加快速的接入GDSN,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发的GDSN平台(http://b2b.gds.org.cn/ )不仅支持与美国山姆会员店的全面对接,同时也为中国制造商提供了一对一客户支持服务,使供应商在GDSN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2022/07/11

  •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召开2022年第一次团体标准审查会议
    6月23日,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了2022年第一次团体标准立项会。会议对《农用地膜可追溯技术要求》《企业经营风险标签编码规范》2个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审查。此次立项审查会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处负责人方方主持。来自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黑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的7位专家出席了会议。申报单位代表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红盾大数据(北京)有限公司参加会议并进行了汇报。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起草单位对申报标准的情况汇报,包括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标准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标准前期技术准备工作,标准的应用前景以及与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关系等方面。与会专家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2项标准一致通过了立项审查,建议标准编制组参考会议提出的意见尽快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2项标准的提出与制定将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填补行业空白,规范行业发展。

    2022/07/11

  • 市场监管总局:平台经济领域“二选一”行为基本停止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交出了一份我国反垄断执法工作的年度“答卷”。《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查处各类垄断案件175件,同比增长61.5%,罚没金额235.92亿元。其中,垄断协议案件11件,罚没金额16.73亿元;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罚没金额218.47亿元;公开处罚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107件,罚款7235万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46件。2021年是反垄断执法力度较大的一年,各行业各领域的执法活动都非常活跃,形成了反垄断执法的有力震慑氛围,也显示出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在推动建立公平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出显著且深刻的影响作用。执法聚焦民生领域破解痛点难点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激增……各类问题叠加,使得有着“市场经济公平利剑”的反垄断执法工作,在2021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仍然牢牢守住“人民性”这一底线,着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着力破解民生领域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围绕医药、公用事业、公共交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开展集中执法。《报告》披露,2021年1月,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蒙自四通泰兴供水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6%的罚款,共计249.54万元。2021年11月,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宜兴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2%的罚款,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合计4044.22万元。2021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查处了扬子江药业集团限制下游企业药品转售价格的纵向垄断协议行为,对扬子江药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案作出行政处罚,要求其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全面修订价格条款,并处罚款7.64亿元。该案的查处,不但打破了扬子江药业集团对相关药品的价格管控,推动蓝芩口服液等部分常用药品价格下降30%以上,而且对其他医药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起到示范作用,促使药品企业对自身经营行为开展自查整改,建立健全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废除固定或限定价格条款,不干涉下游企业自主定价权,净化了药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对相关药品保供应、稳价格发挥重要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年反垄断执法工作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坚决依法查处社会反映强烈的“二选一”行为。《报告》显示,我国反垄断执法部门聚焦电商、外卖等重点领域,有序平稳推进重大执法活动,依法查处阿里巴巴集团和美团“二选一”垄断案,分别罚款182.28亿元、34.42亿元,并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涉案企业全面整改,立规矩、儆效尤,促使平台企业自觉规范经营行为。目前,平台经济领域“二选一”行为基本停止,市场竞争秩序明显好转,平台内商家特别是中小经营者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执法实现突破。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力度,在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和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领域均取得突破,有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年7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禁止腾讯系虎牙公司与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并案。本案是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禁止经营者集中第一案,也是自反垄断法施行以来第三起禁止经营者集中案件,释放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明确信号,对规范平台企业有序竞争具有重要示范引导作用。作为新兴市场,近年来的新型零售行业也备受关注。例如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精品电商、社区团购、生鲜新零售、在线商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即时配送平台、无人零售等。《报告》提到,新型零售领域当前已经成为众多互联网巨头竞争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相比传统零售行业,新型零售企业不仅注重整体规模的竞争,而且注重用户使用体验的竞争,其竞争要素更趋于多元,竞争强度也更大,但也可能会出现“赢家通吃”的迹象。同时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已占据较高份额,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同时,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要求商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未依法申报实施经营者集中等涉嫌垄断问题逐步显现,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于平台垄断行为的担忧。为应对新型零售行业的竞争问题和规制挑战,《报告》建议,考虑到平台垄断行为的破坏性以及不可逆性,要强化对互联网平台的规制,加强事前监管,并通过更加注重柔性监管手段和强化企业合规制度建设等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同时,在新型零售领域的并购行为中增强反垄断介入的主动性,完善对掐尖式并购问题的解决措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力促民生稳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还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重点加强建筑建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仓储物流等领域反垄断执法,准确释放公平公正开展反垄断执法、促民生稳增长的政策信号。建材是各类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建设工程的重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反垄断执法机构继续加大对水泥、混凝土、玻璃等建筑材料行业的反垄断执法力度。全年共立案调查建筑材料行业垄断协议案件4件,作出行政处罚3件,罚没款5.37亿元。《报告》从查办的相关案件出发提出警示:应该注意建筑行业的部分涉案企业为方便达成垄断协议,依托行业协会或者发起成立平台企业,以此作为经营者之间的自律组织,实施操控价格、限产限量、分割市场等行为,防止行业协会成为组织垄断协议的温床,甚至成为部分企业实施垄断行为的工具。作为高科技领域,半导体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也取得了不俗成绩。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相关产品需求上涨影响,半导体产业面临大规模供应短缺,全球产业链供需失衡,多次出现价格上涨。需要通过反垄断审查进行干预,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收到半导体行业经营者集中案件27件,立案24件,审结案件26件,交易总金额7361亿元。目前,汽车生产企业在不断探索新能源汽车销售新的商业模式。具有行业内领先技术实力和雄厚资金实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新设合营企业来整合资源,开展新能源汽车的“车电分离”业务。随着“车电分离”模式的发展,国内更多汽车企业从技术、产品、资本、商业模式等维度对“车电分离”展开布局,加剧了该领域的竞争。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共审结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行业经营者集中案件27件,交易总金额约90.8亿元,均为无条件批准。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及内循环经济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物流仓储行业继续迎来快速发展。反垄断执法机构对仓储物流行业的执法主要集中于经营者集中领域,审结仓储物流行业经营者集中案件41件,均为无条件批准,交易金额超过1000亿元。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