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 会议纪要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14-12-23
来源:本站编辑
2014年12月12日,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在北京江苏大厦礼堂召开,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主持会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兼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到会致辞并对会议进行了总结,55名理事会员参加了会议,人数达到协会章程规定的三分之二要求。其中,协会副理事长孙亚力、闫军、陈春、李长军、武岳山、王冬生、陆捷、叶向东(代表)参加了会议。
首先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琳讲话。他感谢与会理事对协会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各位理事的到来表示欢迎。
张琳指出,党和政府支持发展借助于互联网的智能化升级和物联网技术成熟的“智慧经济”,需要自动识别技术提供最基础的标准化支撑,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2014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深入协会会员单位新大陆等公司调研“民族品牌企业”,鼓舞了自动识别产业,坚定做大做强的信心。但我国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落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不够,标准化工作有待提高,缺少国际话语权,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能力不足,快消品与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缺少深度融合,需要协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引领会员企业发展,发挥专家人才等优势,从而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并给会员带来更多参与市场的机会,促进会员企业做大做强。使协会逐步建立起立足市场,能够“服务质检编码事业、服务产业、服务会员、服务消费者、服务政府”的“5S服务(service:服务)”发展模式。
张琳希望与会代表认真听取汇报和审议2014年工作总结,并针对2015年工作计划提出好的建议。
会议按照既定议程进行:
一、2014年工作总结
首先,“中国自动识别设备制造商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副理事长孙亚力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联盟2014年的工作。因“设备制造商联盟章程”规定采取轮值主席制度,孙亚力主席任职期满,与会代表们在听取他所做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他及新大陆公司在协会工作和联盟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无锡盈达公司的王冬生总经理(协会副理事长)经相关设备联盟发起单位推选和本人同意,协会秘书处确认,将出任2015年设备制造商联盟轮值主席,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2015年度的工作思路。
“中国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与应用联盟”主席、副理事长叶向东的代表燕宏生副总经理向与会理事介绍了联盟的e标识打印平台和“示范店”建设情况,和大家分享了他参与“汽维项目”的技术思路等心得、经验,表示2015年要调动联盟成员积极性,全力配合好项目的实施。
“产业合作工作组”组长、副理事长李长军介绍了2014年的工作情况和2015年的工作计划,提议与相关物联网行业、相关行业协会建立“跨界合作,深度融合”的战略关系。
“指纹识别技术创新应用研究会”主席、副理事长陆捷对2014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提出2015年的工作设想。
宣传工作组组长单位北京源智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雪清做2014年展览会的工作汇报,并对2015年展览会的筹备工作进行了汇报。
谢颖秘书长对协会及秘书处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2014年,协会在标准化、应用推广、产业发展研究,以及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圆满的完成了四届二次理事会提出的各项工作计划。
协会承担了编码中心的“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标识专项试点”“汽车维修行业统一编码与标识项目”牵头工作。“汽车专项”重庆试点工作以及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合作推广的“汽车维修行业统一编码与标识项目”进展顺利,这两项工作服务了国家监管,促进了汽车时代健康发展,拓展了行业应用领域。
“重庆试点”基本完成,计划2015年1月验收,取得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标识,进行质量追溯的标准化应用解决方案等成果。“汽车维修行业统一编码与标识项目”虽然不是列入《2014年工作计划》的内容,但协会秘书处全体人员全力以赴,在会员的参与、支持下取得显著成绩。 “汽维项目”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进行宣贯,受到汽车行业的普遍欢迎。未来80多万家零部件生产、维修及流通企业的“应用市场”,为会员带来了巨大商机;协会在汉信码的应用推广,培训、技术研讨,会员发展与续展,展览会举办,外事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成绩。
协会牵头负责的“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在前期大量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进行了标准的讨论、编写与修改,并按标准制定程序完成了征求意见,以及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 国家标准送审稿的工作,已于11月21日在京召开了“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的“审定会”,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将于2014年底完成标准的报批工作。此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为下一步在汽车维修行业推广统一编码与标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讨论并通过2015年协会工作计划
与会代表讨论并通过了《2015年协会工作计划》。2015年协会将以“创新、服务”为宗旨,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建设、发展“中国自动识别设备制造商联盟”“中国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与应用联盟”“中国自动识别指纹创新应用研究会”,组织开展联盟、研究会及工作组的各项工作;
2、加大、加强标准化工作,在完成“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报批同时,组织编写应用指南,宣贯国家标准;协助、配合汽车维修协会制定“汽车零部件分类编码”行业标准草案及“维修单”行业标准草案;
3、举办“第22届国际自动识别及物联网技术展览会”及同期论坛等活动;配合汽车维修协会在各地开展“维修行业统一编码与标识”技术培训及应用试点工作;完成“汽车专项”的验收及推广工作;围绕产业发展及市场应用,组织召开不同主题的“联盟”“研究会”“工作组”的研讨会及相关活动;
4、积极参与国际AIM的重要活动及专业委员会的标准化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5、加强与政府、行业组织的合作,拓展新的市场机遇,促进自动识别产业的健康发展。
代表们表示,全体会员要联合起来,根据国际、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需要,为支持国家监管、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促进“汽车时代”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满足消费者(用户)的需求发挥作用,要把握好由协会牵头负责“汽维项目”的契机,充分发挥技术支撑、设备制造等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实现“共赢”。
最后,张琳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会议的高效进行给与了肯定,在听取各方面的工作汇报和2015年的工作计划后,认为在全体会员的支持下,过去一年的工作卓有成效。2015年,要与时俱进,顺势而动,牢牢把握,充分发挥自动识别技术为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革命”,提供最基础的标准化技术和应用支撑的作用。他强调,“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标识专项试点”“汽车维修配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工作是落实质检总局等十部委文件的“民生工程”,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对编码事业由快消品向制造业拓展应用发挥了促进作用,希望理事、会员单位积极参与。
张琳向理事们提出希望——继续大力支持协会工作,保持参与协会工作的“温度”,加大合作、携手的“力度”、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共同创造协会和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业绩,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三、本次理事会取得以下四点重要共识
1.作为全国性社团组织,协会要以2015年的改制为契机,逐步建立起立足市场,能够“服务质检编码事业、服务产业、服务会员、服务消费者、服务政府”的“5S服务(sevvice:服务)”发展模式。
2. 要从行业发展、企业振兴、产业做大、为国尽责的高度,构建由“研究与管理┼社团组织┼行业骨干企业”组成的“生命共同体”(分别以物品编码中心和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和协会会员、理事单位为代表),在发展中“跨界”,在跨界中“融合”,在融合中寻求“发展”。
3.要正确认识自动识别技术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发挥自动识别技术的基础支撑作用,不断推出自动识别新设备新应用,以能落地的应用或者产品来赢得市场;要打好“组合拳”,发挥合作、协作的作用,把条件成熟的“联盟”建设好,打造成代表自动识别技术行业技术、品牌、市场实力的“新型联合体”,促进提高民族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4.要聚大家之力,重点突破“重点工程”——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合作,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牵头的“汽车维修行业统一编码与标识”项目实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