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追溯示范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唐成
发布时间:2013-08-30
来源:本站编辑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业,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事关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积极发挥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关注、支持农产品领域的信息化建设。8月23日,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主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追溯示范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成功举办。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孙传恒与钱建平,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李长春等领导、专家以及协会秘书处的有关同志,来自广东、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全国有关自动识别技术设备制造商、系统服务商代表共32人参加了研讨会。
代表们首先参观国家级自动识别技术应用领先的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我国最早、最大的特种蔬菜种植基地是如何应用农产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相关应用。了解“天安公司”是如何率先实现蔬菜全程质量追溯管理,实现ERP(企业资源计划),建设大型蔬菜配送中心并应用GPS、GPRS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监控生产、流通环节等方面的经验。
“天安公司”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市农业局组建的“小汤山特菜基地”,全国首批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媒体、官员供应蔬菜的企业。该基地农业信息化水平领先,农产品编码和自动识别技术、产品的应用形成体系,与会代表们参观后一致称赞。
代表们又参观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位于小汤山的“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这里是国家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和国家精准农业科普基地。基地装备有大型智能的农机具,GPS基准站,智能化监控温室、精准施肥、施药实验平台。代表们近距离了解了先进的农机物联网和便携式作物检测仪,现场观摩大型无人驾驶的农机具等。一个2300多亩的实验基地,专职人员仅7人,让人们信服科学技术的神奇。
本次研讨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参会代表实地了解国内领先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成果很受启发,并表示将尝试探索自己所在的企业该如何参与全国农业物联网建设及示范应用推广,开辟新市场、创造新价值。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还以《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控制体系中的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系统及应用》等为题进行了培训,分析了全国相关典型应用案例,并与代表们进行了交流研讨,引起共鸣。
为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关于“群教”活动和整顿“四风”的工作部署,在研讨会上,还围绕协会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转变作风,强化职能,完善物品编码工作体系,服务人民质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了会员代表意见,倾听建议、要求。与会代表对协会“务实办会,服务会员,促进行业发展”给予好评。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协会会员企业投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发挥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