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手机
2024年03月29日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作者:陈亮 孙唯 实习生梁铱霖 发布时间:2021-03-25 来源:羊城晚报金羊网 浏览次数: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对各地各高校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更新。今年广东高校专业调整的情况如何?哪所学校新增专业最多?哪些专业成为热门?专业调整总体呈现什么趋势?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为此做了梳理、采访。

全国新增工科专业最多广东新增125个专业

全国高校此次共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2223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撤销本科专业518个。新增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十余个门类,工学类新增专业最多,共有九百余个。古文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量子信息科学、智慧交通、创业管理、社会政策等共37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其中,北京大学新增意大利语、医学影像技术两个专业,清华大学新增统计学、理论与应用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人工智能、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五个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增国际新闻与传播等两个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增工程物理、量子信息科学等五个专业。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编辑出版学、中央财经大学物流管理、南开大学临床医学等专业被撤销。

2020年度广东省共有新增备案和审批专业125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3个,撤销本科专业6个。新增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9个学位授予门类,其中共有50个工学类专业,占总数的40%。

深圳技术大学共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医学工程、艺术与科技等8个专业,连续两年成为新增专业最多的广东高校;暨南大学、肇庆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均新增6个专业。

有不少广东高校还新增了一些特色专业,如广东药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广东财经大学戏剧影视文学、广州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

此次,广东省共有四个新增审批专业,其中包括暨南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汕头大学眼视光医学专业、广东药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以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同时撤销了星海音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广东财经大学治安学、广州新华学院应用统计学等专业。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持续成为“大热门”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新增专业里,人工智能、大数据保持了近两年的“大热”趋势——全国共有13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数量最多;84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62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9所高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此外,还新增了机器人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智能交互设计、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智能采矿工程、智能影像工程等新专业,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广东高校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东软学院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培正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广东科技学院4所高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4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新贵”。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列为重点任务,把发展人工智能提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教育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19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2020年,教育部提出,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着力构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

据统计,目前全球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在百万以上,但现有的人才不足需求的1/3,且该领域每年毕业的学生仅约2万人,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国内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求每年都十分火爆,、商汤科技、华为、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企业均有大量需求。

“为应对目前人工智能的新挑战以及国家、广东省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我们筹建了人工智能专业。”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负责人徐向民表示,该校在电子信息领域实力较强,又地处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有区域和行业优势。新专业将通过与国际接轨、产教研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等创新办学模式,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水平,填补大湾区人工智能人才缺口。

据介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计算、深度推理、群智计算、混合智能、无人系统、虚拟现实、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芯片等)的理论研究、算法设计、应用开发、售前咨询、销售、售后服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还可根据“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方式从事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金融、智能教育、智能司法等领域的工作,并可继续深造攻读智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博士学位。

大数据专业的毕业生同样“吃香”,据《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其中,计算机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属于此类)、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专业属于此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领跑薪酬榜。

专家观点

高校不宜盲追热点

今年全国高校专业调整总体呈现怎样的趋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称,一些地方的应用型院校改变专业仍较频繁,相对来说,一些高端的学术型大学新增的专业数量较少,专业设置较稳定。此外,东部地区的高校专业变化较多、较快,中西部的变化相对较少、较慢。“当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时,就可能产生专业的调整变化。广东就是专业调整较多、较快的省份,深圳技术大学就是一个例子。”

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发展密切结合,但专业调整速度是否要“赶上”市场变化呢?对此,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近年来大学调整专业的势头有所减缓,在经过整合优势学科专业后,高校的专业建设要逐渐趋于稳定。尤其是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不宜频繁调整专业,也不能办成职业培训所。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紧密挂钩,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应该是职业院校。“因此,高校不能因为出现一个社会热点就盲目追逐热门,调整专业要由本校的教授委员会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结合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等进行谨慎论证,出发点是要办出特色和高质量。”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腾讯微博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6号皇城国际B座611  邮编:100011
电话: 010-84295647/48   传真:010-84295652